星期四, 17 7 月, 2025
spot_imgspot_img

Top 5 This Week

spot_img

Related Posts

不同人对共产主义的不同理解和实践结果

🧭 思想起点:理想主义与草根渴望

在人类历史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往往吸引不同群体:

  • 底层百姓:期待通过平均分配解脱贫困,获得“衣食住行无忧”的幸福;
  • 理想主义者:相信通过斗争和重分配,可以实现真正的民本社会;
  • 投机者与权贵:看准机会,以“共产主义”名义接管社会财富,沦为掠夺者。

但历史经验表明,真正夺权并掌握资源的却是最后一类人。


🚨 专制政权中的权贵掠夺机制

中国:党员身份与财富差距

一项对1995–2017年中国城镇家庭数据的研究指出:

  • 中共党员家庭财富增长显著快于非党员
  • 党员家庭资本收益普遍较高,财富差距沿净资产分布拉大 ;
  • 党内中上层党员,尤其是地产持有群体,财富增幅更大,从中低端向顶端蓄积。

这说明:入党即特权、身份即财富,共产主义名义下的“平均”变成了权贵的集中盘剥。

历史的教训:权贵集团如何窃取“共同富裕”

从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到中国“大跃进”,从朝鲜“主体思想”到古巴卡斯特罗体制,这些“社会主义”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结果: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中,资源配置不再是“为人民”,而是为极少数人服务。
据历史学者研究:

“一个政权可以用社会主义的名义,实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财富掠夺,将90%的国民生产财富转入极少数统治家族的手中,而这一过程,竟然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完成。”

这并非夸张。20世纪苏联的高层特权阶层(诺门克拉图拉)控制了全部国家资源;中国的“红色资本家”则通过国企和党控金融系统,将整个国家当作权力家族的提款机;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革命”更是将油田与国家金库变成马杜罗亲族的财富来源。

近年来中共政权内部爆出的权贵家族资产问题,以及俄罗斯寡头在“后苏联”时代的资本重组进程,都是“社会主义”被异化为统治工具的活生生案例。

  • 数十个中共红色权贵家族资产规模一度被海外媒体曝光与国际跨国财团相匹敌;
  • 普京身边的寡头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吞并前苏联时期的全部工业遗产;
  • 朝鲜的权贵家族控制全国95%以上经济命脉。

他们采用的模式惊人地一致:

  1. 宣称要消灭贫富差距
  2. 将财富“全民所有”
  3. 建立庞大的国家机器进行集中管理
  4. 通过官僚系统筛选财富流向
  5. 最终所有的“分配权”都由权贵家族垄断

这是一场打着“人民解放”旗号的历史性骗局。


🌍 并非共产主义专属:西方新左思潮崛起,但结果相似

美国年轻世代对社会主义的好感

调查发现,62% 的 18–29 岁美国人倾向社会主义,34% 甚至对共产主义保持积极 WID – 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1sccei.fsi.stanford.edu+1Cato Institute。但这种倾向往往建立在:

潜在被操纵风险

正如《New York Post》评论所说,政治家们利用年轻人的幻想出击现实却往往涂脂抹粉。这些以社会主义名义的运动,实际可能成为工具,被真正掌权者操控、私有化社会财富。


🧱 为什么“共产主义”容易被掠夺利用?

  1. 集中化模式结构
    社会财富集中管理,权力集中在“党”“官”手中,极易形成垄断与掠夺机制。
  2. 排除监督与竞争机制
    单一执政体系缺乏透明监管,利益集团形成“暗中分配链条”。
  3. 理想主义外衣掩盖私利
    乐于拿“为人民”“为公平”做掩护,让“共富”概念被权贵实质攫取。

⚠️ 高风险路径:被利用后会怎样

  • 原本期待的社会保障、平等分配,变成党内特权集团的财富放大器;
  • 民众失去实际分配参与权,成为被“再分配”的被动接受者;
  • 失控的资本积累放大社会不平,再次脱离最初理想。

🔍 建议与提醒

  • 认清制度的结构风险:任何极端集中型体制都为投机者打开空间;
  • 反思历史经验:从苏联、中国改革前后,透视光鲜背后的掠夺机制;
  • 理性看待社会主义诉求:避免把理想混淆于现实操作,擦亮对制度运行的审视;
  • 多元制度平衡机制必不可少:只有权力监督、多方参与、透明规则才能防止“共富”沦为“某富”。

📌 结语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理想主义,若没有制度层面的透明性与反腐机制,往往成为权贵攫取社会财富的捷径。中国共产党、苏东、香港这些资本与政府的结合已反复验证:理想的颜色再美,也可能成为财阀的外衣。西方年轻世代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倾向更应警醒:盲目理想,不但救不了穷人,反而会被有心人借用、操控、侵占。

相关报道导航

Zohran Mamdani's feeding off Gen Z's misplaced doomerism: 'They perpetually think things are awful'

纽约邮报

Zohran Mamdani’s feeding off Gen Z’s misplaced doomerism: ‘They perpetually think things are awful’

7天前

How Zohran Mamdani's win upended the economics of NYC voting patterns

纽约邮报

How Zohran Mamdani’s win upended the economics of NYC voting pattern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