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名稱
從非對稱戰力出發:台海衝突下智能武器體系的戰略應用與兵推研究
二、立項背景與研究動機
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大對臺軍事壓力與備戰姿態,臺灣周邊頻繁發生解放軍軍機、軍艦擾臺行動。2027年前後,臺海進入可能發生高強度軍事衝突的關鍵期,國際社會對區域安全風險高度關注。臺灣面臨地理孤立、軍力對比懸殊等劣勢,但同時具備晶片製造、信息科技、智能裝備整合等非傳統優勢。
為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武裝衝突,本研究項目將以「第一性原理」視角切入,聚焦於「非對稱戰力」在臺海防衛作戰中的可行應用,結合實景模擬、兵棋推演與技術分析,構建臺灣自主防衛的新戰略藍圖。
三、研究目標
- 系統梳理臺海潛在衝突場景與中共攻臺模式;
- 構建以水下/空中智能無人系統為核心的防衛戰略模型;
- 透過兵棋推演驗證「非對稱防衛優勢」可行性與作戰效能;
- 提出符合臺灣產業現況的軍民融合智能武器發展策略;
- 形成具前瞻性的「臺灣智能防衛作戰概念白皮書」。
四、研究內容與重點模組
1. 台海衝突態勢總體研判
- 中共軍力結構與作戰模式分析
- 臺灣防衛資源盤點與兵力部署潛力
- 國際干預參數建模(美、日、澳角色)
2. 非對稱武器系統模組建構
- SUUV-I型(智能水下無人艦)技術評估
- 激光炮、防空電磁炮、防雷無人平台整合概念
- 戰術AI、邊緣計算與自決控制模組研製設計
3. 兵棋推演模組
- 三階段兵推模型:防守 → 相持 → 反攻
- 作戰節點設計:航渡阻斷、港口打擊、封鎖線擴張
- 評估敵我戰損比、資源消耗與戰術轉折點
4. 戰略與政策建議輸出
- 戰略規劃建議:防衛投資方向、指揮架構變革
- 軍工產業導入與平戰轉換機制規劃
- 面向國際的防衛溝通與話語權提升策略
五、研究方法與技術工具
- 系統動態模擬(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 多代理兵棋推演(Multi-Agent Wargaming)
- 開源情報分析(OSINT)+ 專家訪談
- GIS與作戰地理資料整合模擬
- AI模擬生成式作戰劇本輔助
六、預期成果與輸出形式
類別 | 具體成果項目 |
---|---|
研究報告 | 《台海非對稱作戰戰略評估總報告》、三階段兵推技術報告 |
兵推產品 | 可視化兵棋模擬agent x1套、三維兵力部署動畫展示圖組 |
政策建議 | 臺灣「智能國防自主」白皮書、《SUUV國產量產建議方案》報告 |
媒體溝通素材 | 新聞稿 x3、簡報PPT x2、決策者簡易摘要報告 x1 |
七、研究時間進度與階段安排(預計18個月)
階段 | 時間 | 任務內容 |
---|---|---|
初期調研 | 第1~3個月 | 資料收集、敵我參數建模、模組設計 |
模型搭建 | 第4~6個月 | 無人系統作戰模擬模組 + 攻防推演引擎建構 |
兵推實施 | 第7~10個月 | 完成三階段兵推與關鍵場景分析 |
統合研析 | 第11~14個月 | 整合分析戰果,產出戰略模型與系統評估指標 |
成果發佈 | 第15~18個月 | 完成報告撰寫、政策建議、簡報包、媒體輸出 |
八、研究團隊與合作單位(示意)
- 主辦機構:問道研究所
- 協力單位:晶片專案組、科學研究院、AI研究所
- 顧問團:前國防部參謀、退役指揮官、資訊作戰專家、地緣政治學者
九、預算概算與資源需求(初估)
項目 | 預算(新台幣) |
---|---|
專家人力與顧問費用 | 480萬元 |
模擬系統建置 | 350萬元 |
實體兵推場租與器材 | 120萬元 |
報告設計與出版 | 50萬元 |
其他行政費用 | 100萬元 |
總計 | 約1100萬元 |
十、結語
本研究開題試圖在可能發生的台海軍事危機背景下,跳脫傳統軍備對抗思維,透過戰略想定與智能系統整合,為臺灣建立一套可實踐、可量產、可整合的「非對稱國防路徑」。本項目亦期望成為軍民合作、防衛創新與國際安全研究的實證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