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6 10 月, 2025
spot_imgspot_img

Top 5 This Week

spot_img

Related Posts

为什么要“杀光懂的人”?——极权政权消灭比较性的逻辑与后果

有人以为,夺权之后把旧有的官僚、专业管理人才“放一放、不用就完了”。事实证明,专政者绝不会满足于“只把人不用”。更常见、更致命的选择是:要么驯服,要么消灭。特别是在中共早期篡政过程中,这种逻辑被反复验证:不是简单的不启用,而是系统性地清算、打击、羞辱、甚至杀戮那些“懂治理”的人。为什么?答案比“权力的残忍”更具制度性与战略性——极权者要消灭的是比较性

一、比较性是什么?为什么它致命?

“比较性”指的是能够进行横向、纵向对照的人和制度:懂治理的官僚、独立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提出不同意见的学者。一旦存在比较,人民就可能意识到:原来的体制、政策或话语并非唯一真理;不同的管理方式有优劣之分;权力的合法性可以被质疑。

极权政权的核心风险不是立即的武装反叛,而是认知的瓦解:民众从“这就是应该的”到“这可以不一样”的转变,往往始于比较。为了防止这种认知裂缝扩展,统治者采取一种极端但在其逻辑内“合理”的做法:铲除比较的主体,消灭能比较、能评判、能教导的群体。

二、历史并非偶然:清算“懂的人”的实践路径

以中共建政初年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为例(不穷举细节,只阐述逻辑):

  • 整肃旧官僚与国民党系统残余:不仅撤换,还广泛实施审查、劳改、逮捕,很多在行政、财政、教育、司法上有技术专长的人被污名化为“反动派”或“残余势力”。
  • 镇压知识分子与独立思想者:从早期的“统战”到1957年的“反右”,许多敢于提出不同声音的教授、记者、律师被迫沉默、被打压。
  • 群众运动与基层替代:乡村运动、土地改革、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都是以群众名义替代专家治理,提升忠诚而非能力作为选拔标准。

这些并非偶发的“政治冤案”,而是制度性的策略:通过羞辱、清洗、再教育、处决等方式,系统性地移除对比基准,重塑一个只有“正确声音”的公共空间。

三、为什么不“只不用就完了”?几个关键的政治动机

  1. 比较会揭穿本质:懂治理的人能把政策效果、历史经验、治国成本摆在台面。一旦比较存在,政权的“合法性话语”就更容易失去说服力。
  2. 避免替代性权威出现:保留强大的专业群体意味着给社会留下另一个权威来源,这对权力的垄断构成潜在威胁。
  3. 制造信息与能力壁垒:用政治忠诚替代专业能力,把行政、司法、教育系统的人事架构变成忠诚筛选器,从而把反对的风险和信息流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 长期可控性:文盲或技术能力低但绝对忠诚的干部更易被指挥、被控制,不会像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专家那样在关键时刻做出“职业性抵抗”。

换句话说,消灭懂的人是极权为维持“长期无可质疑统治”所做的战略选择,而不是临时的暴行。

四、短期“收益”与长期代价

短期“收益”:

  • 政权在意识形态上更统一;
  • 行政机器在指令下执行更快、更“听话”;
  • 反对声音被压制,统治看起来更加稳固。

长期代价(致命):

  • 能力赤字:失去了财政、工业、教育、卫生、法治等领域的治理能力;政策错误难以自我纠正。
  • 制度性腐败与低效:粗放的忠诚选拔催生裙带、买官卖官,效率下降,社会成本上升。
  • 社会信任崩塌:专业话语被政治化,人民对制度与官方话语失去信任,社会资本受损。
  • 人才流失:懂事人或出国、或退隐,国家丧失长远发展的智力资源。
  • 脆弱性增加:在危机面前(经济、战争、公共卫生),缺乏专业判断与制度弹性,国家承受更大的成本与伤害。

历史很多证据都表明:一个长期剥夺比较性与专业性的社会,看似“稳定”,实则在多种冲击下更容易产生灾难性后果。

五、怎样理解“流氓与文盲被用作统治工具”?

这里不是字面上鼓励暴力或蔑称任何人,而是指政治上被挑选为最可控元素的人群:政治忠诚高、批判能力弱、对制度依赖性强。统治者宁可委以重任于这类人,也不愿冒“把权交给能比较的人”的风险。于是,阶层流动的通道被装上筛子:学历、专业能力不再是升迁主轴,政治忠诚与关系网成了新门槛,社会的合理机制遭到破坏。

六、教训与出路:如何修复比较性与能力治理?

如果要从制度上纠偏,必须坦率面对以下几点:

  1. 恢复制度性保护:司法独立、言论空间与学术自由是保护比较性的基础。没有独立的法治与信息流通,专业批评和比较无从发挥。
  2. 重建专业官僚体制:把公共管理的晋升与绩效联系起来,恢复基于能力的选拔与考核。
  3. 保护多元话语场:媒体与学术应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这是社会自我纠错的关键。
  4. 纠正对“忠诚优先”的偏误:长期发展的核心是能力与诚信,而非短期听命的服从。
  5. 记忆与反思:教育应记住历史的错误,让新一代理解:摧毁比较性等于放弃未来治理的根基。

结语:消灭“懂的人”,失去的是国家的未来

极权者对“懂的人”的清算并非简单的仇恨或偏执,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权力策略:消灭比较,稳固绝对的统治。这种策略在短期或显得有效,但从长远看,它剥夺了国家治理的根基——知识、判断、责任与自我纠错的能力。一个国家可以用暴力维持秩序,但无法用暴力创造长期的繁荣与信任。

最终的结论是悲凉的但清晰的:杀光懂的人,国家将失去懂得如何带领人民前行的人。历史背后的教训是明确的:任何渴望持续发展的社会,都必须保留比较、保护知识分子、重视专业治理,因为这不仅关乎学术与职业,更关乎国家的生命力与未来。

美国基因与中国发展:中美...

0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思想的迷失:翻译、语义错...

0
摘要:本文以“翻译中的语义错位”为核心议题,探讨...

稀土风暴与塔巴冲突:多国...

0
报告编号:发布机构:问道研究所撰写日期:2025...

中共与国际恐怖网络的潜在...

0
摘 要 本文以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埃...

“相互举报是自我保护的最...

0
摘要:本文以某地公开标语“相互举报是群防群治、自...

周恩来、苏联与中共早期派...

0
摘要 本研究通过苏联与中共早期往来档案、黄...

中共20大四中全会前的军...

0
——党政—军权力的分裂与重组:三次“军权失衡”的...

党政军权力的分裂与重组:...

0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共历史上三次典型“军权失...

台海新一轮无人兵器与AI...

0
下面把你给的文章(《震撼中共!射程千里无人机“劲...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