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8 月, 2025
spot_imgspot_img

Top 5 This Week

spot_img

Related Posts

研究分析提纲:中共的“漩涡式”存在与解体逻辑

一、引言

  1. 比喻切入
    • 中共如同一条大河上的特大漩涡,势力鼎盛时声势浩大,似乎无可撼动。
    • 漩涡消失时,不留痕迹,仿佛从未存在过。
  2. 问题提出
    • 什么决定中共的“消失时刻”?
    • 中共存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二、中共存在的底层逻辑

  1. 政治本质
    • 中共不是单一的政治理念驱动体,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2. 运作模式
    • 各派系利用中共的组织与权力架构,瓜分全国14亿劳动力(“牛马”)所创造的经济剩余。
  3. 维系机制
    • 权力—利益平衡:派系间的共存依赖于共同认定“中共是利益最大化的载体”。
    • 内部冲突的压制:通过权力整合与高压维稳机制防止利益结构崩溃。

三、派系格局与内部运作

  1. 两大历史派系
    • 毛泽东本土派
    • 周恩来共产国际派
  2. 派系互动规律
    • 内斗激烈,但在政权生死关头会合流。
    • 利益分配与权力制衡是合流的唯一基础。
  3. 现实表现
    • 人事布局、军权掌控、经济资源分配的派系化。

四、“负资产”转折点

  1. 定义
    • 当维持中共统治的成本(国内外压力、经济崩塌、政治风险)大于派系从中获取的利益时,中共整体对各派系变成“负资产”。
  2. 触发条件
    • 经济因素:财政枯竭,无法供养权力网络与买通关键集团。
    • 社会因素:失控的民怨和社会动荡,导致维稳成本飙升。
    • 国际因素:制裁与孤立切断关键利益链。
    • 内部因素:军队、情报、财政等关键部门派系化对立失衡。
  3. 历史参照
    • 苏联解体:当“苏共”在各加盟共和国精英眼中成了经济包袱。
    • 国民党大陆政权崩溃:战争、通胀、腐败使统治成本远超可得利益。

五、解体机制与过程推演

  1. 派系脱钩
    • 各派系单独寻找替代性利益载体(地方、军区、外部力量)。
  2. 权力真空
    • 中央号令失效,军队、地方政府、经济体系各自为政。
  3. 漩涡消失效应
    • 政权在一段时间内看似稳定,实际已失去底层逻辑,最终突然瓦解。

六、结论与判断

  1. 中共的“消失”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底层利益逻辑的崩塌结果。
  2. 当派系利益与体制脱钩,解体将是迅速而无可逆转的。
  3. 漩涡消失后留下的,将是新的权力与利益重新分配的混沌期。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Popular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