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 11 月, 2025
spot_imgspot_img

Top 5 This Week

spot_img

Related Posts

中美缓和背后的权力逻辑:东部战区被清洗、对台进攻路径被切断,以及长期对峙的必然性

要点速览:釜山会晤标志中美关系出现短期缓和,但这并非源自信任回暖,而是中国内部权力重整导致的外部政策调整。中共对东部战区军队链路的清洗,切断了习通过该战区推进对台军事行动的既有路径;没有对台进攻压力,也就减少了与美公开对抗的即时动因。因此习近平在对美外交上采取务实、让步的姿态,并借此争取经济与外交喘息。但与此同时,中共长期战略(对外扩张与影响运营)并未改变,西方对中共的战略认识与遏制框架已经成型,短期缓和难以消弭长期结构性对峙。下面展开分析与证据链条说明。Reuters+1


一、事实链:从军中大清洗到外交让步

过去数月内,中国展开了近年来最广泛的高级军官整肃行动——若干位高级将领被撤职、开除党籍或调查,涉猎从政治工作到实战指挥层面的多个关键职位(包括被媒体和情报评估指向与东部战区和对台行动有关的高级将领)。这些人事变动并非简单反腐,而是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军队中既有的忠诚网络与作战筹划主导方。国际媒体与智库资料显示,多名将领被撤换或查办,标志性的高层震荡是在今年十月左右被公开化。Reuters+1

当军中负责对台作战筹划、兵力整备与演练的通道(特别是东部战区的既有指挥与关系链)被系统性切断时,发动近程、协同性强、需要高度指挥一致性的登陆与立体攻击计划,其政治可行性大幅下降。换言之:如果无法依靠已建成的将领网络来保证行动的协调与执行,发动高风险的对台军事行动的成本与不确定性将成倍上升。这在学术与军情分析中是常识性的判断。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SWP)+1

在这种内部军权重构期,习近平的选择空间偏向保守:暂缓高风险军事行动、以外交和贸易手段争取时间与缓冲。釜山会晤中出现的关税让步、稀土出口政策的“延期”以及恢复大豆采购等安排,正是这一逻辑的外在表现——当“对台迫近的军事时间表”不再是紧迫现实,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压力就会自然缓和。有关会晤成果的报道已明确列出这类互惠让步的清单。AP News+1


二、动因分析:内部权力稳定优先于外部冒险

中共政权的核心逻辑在于“稳定优先”。权力清洗显示:在党内清理潜在不忠或形成独立权力中心的军头,显然被视为维系最高领导权威的必须举措。与其在内部力量尚未被整肃、忠诚网络尚未重建时发动外部冒险(例如台湾登陆战或大规模军事冲突),更明智的做法是先稳固内部,再谈外部。此举会短期内降低与美国的摩擦窗口,同时也为内部重组争取时间与资源。学界与智库对“清洗—稳权—外缓”路径已有多篇论述。jamestown.org+1


三、短期缓和并不等于战略转向

尽管这次会晤带来了可见的“停火期”与市场层面的安抚,但务实的观察应注意两个点:

  1. 结构性的战略目标未变:党内政策文件和白皮书持续强调技术、产业与安全的自立自强,把“国家安全优先”作为长期国家战略(即所谓“战略压缩”)。这意味着在经济与外交缓和后,仍会继续在半导体、稀土、技术出口管控等领域布置长期竞争策略。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 西方对华策略的成型:过去数年,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与其盟友)已经围绕减依赖供应链、限制高端技术扩散与建立“价值伙伴圈”制定了连贯政策。短期的贸易与外交缓和不会改变西方对中国长期战略竞争的判断及其政策工具箱的存在。换言之:缓和是“战术停火”,不是“战略和解”。Stimson Center

四、对未来的三点推论(政策与情景)

  1. 中长期:竞争加剧仍为主基调 — 即便短期缓和,技术与产业竞争、区域影响力争夺仍将持续,双方会在更复杂、更长期的制度与联盟层面展开博弈。Stimson Center
  2. 军事时间表被重新评估 — 东部战区的人事断裂暂时压制了对台的立即冒险,但若新的人事布局稳定并重建指挥链,军事风险会再次抬头;因此美国与台湾应持续维持高度警觉与防御准备。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SWP)+1
  3. 信息战与宣传将加剧 — 如你所指出,国内对会晤细节的封锁与叙事操控会继续存在;中方将继续利用对内话语来稳固政权合法性,而西方与区域国家会在信息与规范层面继续施压与构建替代路径。Al Jazeera

结语:缓和是短期策略,博弈开启结构化阶段

釜山会晤为中美关系提供了短暂的缓和窗口,但其根源并非建立在互信或战略收缩上,而是源于中共内部权力架构的重塑与对外风险的短期管理。在东部战区的指挥链被重组、对台进攻路径被切断的背景下,习近平更倾向于把可预见风险降到最低,以稳固其国内统治。但这一缓和并不能逆转中美之间由技术、经济与制度差异驱动的长期结构性对抗。西方国家已根据对中共战略的长期判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应对框架;因此,未来将进入“有缓和期的长期竞争”阶段,而非简单的低烈度和平。Reuters+2AP News+2

从帝制到党制:习近平体制...

0
A Theoretical Study on X...

制度与人民的互塑:政治文...

0
——从黄帝文明到美国立宪精神的历史比较研究报告 ...
brown wooden scrabble tiles in close up shot

善的制度与恶的制度

0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制度与繁荣”视角分析政治体...

美国基因与中国发展:中美...

0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思想的迷失:翻译、语义错...

0
摘要:本文以“翻译中的语义错位”为核心议题,探讨...

稀土风暴与塔巴冲突:多国...

0
报告编号:发布机构:问道研究所撰写日期:2025...

中共与国际恐怖网络的潜在...

0
摘 要 本文以2011年“阿拉伯之春”中埃...

“相互举报是自我保护的最...

0
摘要:本文以某地公开标语“相互举报是群防群治、自...

周恩来、苏联与中共早期派...

0
摘要 本研究通过苏联与中共早期往来档案、黄...

Popular Articles